即時新聞:
勞動署雲嘉南
工研院
勞發屬桃竹苗
台中觀旅局
台中市衛生局
台中社會局
中油高雄
新竹縣政府
台中市勞工局
台灣好行
花博
建國花市
希望廣場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地方新聞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2024-05-29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父母總以為是情緒問題。信誼基金會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中卻指出,孩子動不動就哭鬧,家長以為的情緒問題,可能是語言表達不足所造成的;當語言能力進步、學習如何說出需求,情緒失控可能就會改善。

信誼基金會在2023年11月間,透過網路,進行「1-6歲幼兒語言發展與親子對話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台灣1萬個幼兒家庭,在孩子3-6歲的「語言表達」學習關鍵期,從3歲、4歲、5歲甚至到6歲,每一個年齡層都有50%的家長提到,幼兒會用語言代替哭或發脾氣來表達。

在信誼最新回應調查編撰的《家,是最好的語言教室》特刊中指出,孩子學習說話、思考和處理情緒問題,都是相互連接的;特別是在幼兒早期發展階段,語言能力就是火車頭,帶著孩子認識事物、理解類別、理解自我和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語言能力越好,認知和人際關係、情緒調節等各面向的能力會更好。

如何掌握孩子的語言表達關鍵期,增進孩子的表達能力?從信誼最新調查的10,403份1-6歲家長回覆也顯示,97%的父母認為,父母的對話與互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影響最大。

但調查也發現,僅有64%父母自評,日常和孩子一起說話或聊天的時間頻繁;33%的父母覺得和孩子對話的時間不夠。且在親子對話經驗中,父母主動分享生活感受的頻率,遠低於孩子主動和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的比例。

針對這項調查,信誼董事長張杏如 回應,爸媽可以從日常生活對話加強,提升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張杏如透露,每一年度的信誼育兒大調查都顯示,父母的育兒態度和認知對孩子影響深遠,語言發展調查亦然,父母積極參與和高互動的嬰幼兒,各項語言發展相對更好;但數據也發現,親子在日常對話上,仍有積極擴展的空間。

在這次調查中,近9成的父母會經常主動跟孩子說話、耐心聽孩子說話、解答孩子的疑問;卻只有44%父母、經常和孩子分享生活感受。遠較65%孩子、主動和父母分享生活和幼兒園大小事的比例低得多。

語言,不只用來認知、思考,也用來感受、抒發感情。張杏如表示,台灣父母較少主動和孩子分享生活點滴或表達自我情緒、感受,孩子也多半處於被動回答的狀態,或許多少受到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影響;但「主動性」是身處21世紀孩子必備的特質,攸關孩子未來的積極性、創意和分享、合作的團隊精神。

美國加州大學一項研究結果也凸顯,「大人與孩子對話」的雙向互動模式,對孩子語言刺激高,在孩子的語言成績上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比起「大人說、小孩聽」的單向方式約高出6倍。

因此,她建議父母要多撥時間和孩子聊天,更要提供孩子「主動」的榜樣,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張杏如也強調,家人一起用餐的對話,有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哈佛大學長期追蹤57個家庭的孩子從3歲到16歲發現,不論種族、社經背景,影響孩子詞彙量和用詞準確性等語言能力的指標,最大影響因素是父母在餐桌上所花的時間和所講的話。

這結果,也驗證在張杏如周遭親友上。以她初赴美上高中的孫子為例,課堂上討論專案評估時,總不忘和老師提醒攤提、折舊等間接等成本,這些都來自於耳濡目染的餐桌談話。

為了孩子的教養,父母的確很辛苦,但相對常一起用餐,把握用餐時的對話交談,相對是容易在生活中實踐的習慣和方法。

信誼指出,為回饋參與這次調查的1萬多個家庭,把調查結果和邀集各方專家編製《家,是最好的語言教室》0~8歲語言力特刊(網址:https://bit.ly/4b3pjK3)免費贈送之外,為帶領親師深度認識語言發展與精闢重點,後續會分享幼兒語言發展重點提示短影片,歡迎關注信誼基金會YouTube和信誼好好育兒IG。

信誼也為擴大服務更多親子家庭,新推出「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邀請親職教養各領域的專家聊聊育兒生活事與教養因應對策,每週一更新節目,歡迎父母在各大Podcast平台訂閱收聽「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高鐵1
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