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成報記者吳非羽/臺中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島嶼源流─114年原住民族文化展演暨講座系列活動」,8/1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正式開幕。延續近年走入國父紀念館的「ita/kita一起得力量,我們!」及2024年讓民眾趨之若鶩的第一屆「島嶼源流」系列活動,今年特別規劃12場次講座工作坊、音樂分享會、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分享會及展覽,即日起至8/17,邀請民眾認識歷史長河中臺灣的主人——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活動起跑選在8/1「原住民族日」,除紀念1994年8/1憲法增修條文、把「山胞」正名成為「原住民」的歷程;也趁著這樣的機會,與每一位國人分享過去一年裡關於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文化部門所投入的努力及成果。
透過文化部、原民會及各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動,目前已經有152項原住民有形文化資產,以及162案的原住民無形文化資產,獲得登錄、指定。
此外,文資局也宣布自2023年起籌拍製作的6部原住民族重大歷史文化事件動畫短片正式問世;未來將與教育機關強化合作,讓原住民族歷史與文化教育走入校園。
而系列活動,包含野菜教官吳雪月所帶來「原味野菜X現代料理」、咖啡王子方政倫「喝一杯文化的味道」、阿洛.卡力亭.巴奇辣的歌聲分享講座「為族群與文化唱歌」……等等。
陳濟民提到,人們往往因為陌生而產生距離,但每一次跨越的嘗試,都可能是一段美好故事的開始;希望民眾能踴躍報名今年的系列活動,不管是透過料理、歌唱、品飲、文學或是旅行主題,今年的展演講座「搶到、絕對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