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台船公司)宣布其合資子公司「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已於3月3日完成中能風場最後一座風機基礎的安裝工作。該風場擁有31座水下套筒式基礎,全部由台船公司設計與建造。此一重要里程碑由本土最大、亞洲第二大的風電工程船「環海翡翠輪」完成,將為推動台灣風場建設和深化離岸風電技術,大大提升了本土化的信心。
該風場是由中鋼公司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開發,並在經濟部第二階段公布的潛力場址計畫中,成為台灣本土開發的指標性風場之一。風場位於彰化外海,獲得300MW的裝置容量,計劃在2024年併聯發電。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於2019年11月7日與中能發電公司簽訂中能風場水下基礎運輸與安裝工程計畫,工程內容包含93支基樁打設及31座套筒式基礎安裝作業。
風場前期基樁打設由台船環海另一合資外商公司DEME Offshore Apollo號於2023年3月初開始於台灣動員打設,由台船公司建造之「環海翡翠輪」亦於同年7月交船進行管架式基礎安裝作業,期間雖遭遇多次颱風影響而且台灣離岸風場施工海況的嚴苛條件更甚於於歐洲北海風場的情況,台船環海與業主維持緊密合作與最佳默契,並憑藉「環海翡翠輪」高性能、高效率,及台船環海本土工程團隊及歐洲技術支援合作下,堅持施工品質及作業安全標準;初期每座基礎安裝平均耗時48小時,至去年十二月初已縮短至每座15小時效率,足證海上施工能量已漸臻成熟穩定。目前順利完成31座水下基礎運輸安裝作業,為「台船環海」首次執行台灣離岸風場水下基礎安裝計畫交出漂亮成績單,並獲得業界一致肯定與認同,實屬不易。
台船公司暨台船環海公司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回首過去幾年,國內造船業於全球航運震盪與國際激烈競爭下,苦撐渡過艱辛的考驗。但我們有計畫重點投資,並依國家重要政策對台船公司業務做轉型與調整。在持續研發「商船本業」的核心技術基礎下,目前於「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已是穩定發展。上週國造潛艦「海鯤軍艦」已成功浮船,將持續進行泊港測試(HAT)、海上測試(SAT)。而在離岸風電領域,我們自2019年與歐商DEME Offshore成立本土海事工程公司『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即前瞻性投資與新建新世代風電專業工程船「環海翡翠輪」及順利承攬中能與海龍風場海事工程計畫。「環海翡翠輪」於去年7月交船後隨即投入中能風場作業,今年3月將依計畫開始進行海龍風場的工程。我們更有信心迎接今年海龍計畫與政府規畫第三階段2026至2035年海事工程業務挑戰。可預見的未來,台船環海風場業務執行量能將對台船公司財務挹注有相當助益。」
台船環海執行長Marco Kanaar也指出:「台船環海在台灣離風電產業還是剛起步的年輕公司,對於工程充滿了決心和毅力,我們非常驕傲地宣布這項計畫能順利完成,並感謝業主中能團隊、台船環海本土工程團隊及歐洲技術支援人員,在三方面密切合作及高效率之協調溝通能力,讓計畫順利進行。此項工程的完成,也展現了台船環海對於培養本土人才之用心,才能讓台灣的綠能產業藉由本土人才之養成而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