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蘇副市長視察通學廊道改善成果 。( 圖/市府提供)
【大成報記者袁慧心/桃園報導】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10)日上午前往桃園市觀音區草漯國小,視察通學廊道改善成果。他表示,市府自張市長上任以來,積極整合跨局處資源,針對通學廊道需求進行全面會勘與盤點,並規劃於四年內改善超過百所學校的通學廊道。截至目前,已有77所學校完成改善工程,32所進入規劃階段,8所正在施工,距離115年達成100所學校改善目標的進度已接近八成。他指出,通學廊道不僅是一條保障學生安全的通行路徑,更是家長接送的避車走廊,同時提供孩子們遮風避雨的安心小徑。他也特別感謝中央政府的補助與市議會的預算支持,並承諾市府將全力推動,確保所有改善計畫如期完成,為學童打造更加安全、友善的學習環境。
圖說: 蘇副市長指出通學廊道不僅是一條保障學生安全的通行路徑,更是家長接送的避車走廊。( 圖/市府提供)
蘇副市長指出,張市長上任以來,桃園市人口成長率達1%,而觀音區更高達4.2%,其中草漯國小附近的草新里和草漯里分別成長6%及8.5%,進一步凸顯草漯國小通學廊道改善的必要性。目前觀音區內共有5所學校納入通學廊道改善計畫,包括觀音國小、新坡國小、育仁國小以及草漯國小均已完成改善工程;至於觀音國中,市府正計劃向國土署提案爭取經費支持,待經費核定後將儘速施工,進一步提升學生通學安全。這5所學校的改善總投入經費超過5000萬元,充分展現市府對觀音區校園周邊人本環境的高度重視。。
工務局表示,為改善草漯國小學童安全並便於家長接送,本案向國土署爭取預算補助,以多校合併專案方式辦理,工程經費約750萬元;改善內容針對校園周邊200公尺的既有人行道重新打造成具有多目標功能新式人行道空間,包括設置多處無障礙斜坡串聯路口與人行空間、新增實體島頭與停車彎、規劃候車亭雨庇與家長接送區、增設路口交通及行人號誌、協調管線單位辦理設施遷移等多項改善,確實將行人與車道分流,大幅提升通學舒適度及安全性,已於去(113)年10月底完工,未來將持續編列預算改善本市通學廊道,守護學童通行安全。
圖說:市府致力打造「人本、友善、無障礙」的通學環境。( 圖/市府提供)
工務局表示,未來將視各案工程現況,透過利用「通學廊道七大手段」改善通學環境,包括:(1)建立實體人行道,區隔人車動線、(2)新設候車亭,搭配增設避車彎及家長接送區、(3)設置無障礙路緣斜坡道及導盲磚、(4)移除、移設影響通行的障礙物,增加人行動線淨寬、(5)搭配庇護島及路口島頭、行穿線退縮、檢討號誌時制等,擴大路口停等空間、(6)導入通學巷時段性禁入、(7)路口換裝雙色溫路燈等,共同努力打造「人本、友善、無障礙」的通學環境,持續改善並提升公共友善空間,逐步建置桃園優質完善的人本交通路網。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涂權吉、市議員許更生、吳進昌、張秀菊特助林榮昌、草新里長莊萬寶、草漯里長呂坤遠、廣興里長林裕鑫、市府工務局長汪在宙、交通局主秘宋嘉修、教育局專委鄭卉玶、養護工程處長劉軍希、觀音區長劉草典及草漯國小校長李彥霖、草漯國小家長會長徐明正等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