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董氏基金會日前舉行記者會,呼籲「每日兩份水果從早餐開始」,左起為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醫師、董氏基金會終身志工陳淑麗。
【台北訊】加一份水果,早餐營養更均衡!董氏基金會表示,長期水果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皮膚問題、便秘、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腸道健康與學習能力,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醫師提醒,水果中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C有助於學童學習力。
九成學童水果攝取不足 恐造成營養空心
董氏基金會認為,九成學童水果攝取不足將會是未來全民健康的隱憂。董氏基金會說明飲食習慣需要從小培養,且蔬菜不能取代水果,兩者營養價值不同,蔬菜通常經過烹調後部分會流失部分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水溶性纖維。
圖說:早餐水果推薦高水溶性纖維、高維生素C和高營養密度水果。
每日食用高水溶性纖維+高維生素C水果 有助學童學習表現
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醫師表示,家長常忽略水果攝取的重要性。攝取高維生素C與高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水果有助於兒童的學習表現。血漿中的維生素C濃度,越高認知表現越好。若能每日攝取的話更有助於專注力並降低因生理因素產生的壓力問題。
羅醫師說,水溶性膳食纖維是影響腸道益生菌的重要營養素。國際研究也證明水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益生菌繁殖,是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多數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須透過水果攝取利用率更高。水果長期攝取不足造成特定營養素攝取缺乏,影響兒童腸道菌叢發展,不只會造成營養不良,透過腦腸軸影響其認知功能與專注力,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發展。
圖說:早餐建議搭配水果優格。
早餐加一份水果 活力一整天
早餐除了要天天吃,也要吃的正確。優質早餐除了要有全穀雜糧類的主食、優質蛋白質食物,還要增加纖維質與各種維生素攝取,由於水果除了好營養之外,好準備、好攜帶、好攝食,融入早餐非常方便。董氏基金會提醒,應以原型水果為主,尤其可優先選擇高營養密度、高維生素C、高水溶性纖維的水果,避免以果汁取代水果,因果汁可能額外添加糖,膳食纖維也流失。
(圖片/董氏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