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推動「114 年臺南青年審議民主行動計畫」,歸途拔馬青年小組8日起連兩天舉辦「部落文化設計審議式工作坊」,經討論共提《拔馬部落文化圖紋使用原則草案框架》。草案聚焦「誰能代表部落授權」「如何授權」「侵權處理」三大面向,作為文化行動者、設計者等參考文件,體現由下而上審議精神,為文化治理與倫理政策奠基。
此行動隸屬該計畫,由市政府研考會推動,聚焦休閒農業、原民文化等議題,鼓勵青年透過公共討論提政策建言。歸途拔馬青年小組以「誰可以做?誰能穿?」為核心,回應西拉雅文化符碼未具法定族群身分的使用困境,盼以審議民主建構部落內部文化設計倫理原則,補制度真空。
工作坊採「營隊式願景工作坊」模式,分四大階段:首日由 Makidkid Tavali 帶領部落走讀建文化脈絡,Calaw Opic 分享奇美部落訴訟案例,並透過「真人圖書館」與審議演練討論文化議題;次日由青年主持分組審議,凝聚草案主張,包括授權主體可為部落會議、創作者或家族,授權需尊重文化脈絡並達成共識,甚至涉及分潤,展現青年文化治理集體能量。
行動串連西拉雅文化協會、成功大學 USR 團隊等夥伴,培力逾 20 位青年具文化審議能力。市長黃偉哲指出,青年是文化傳承關鍵,將成社會共融與創新核心力量;研考會主委王效文表示,計畫價值在串連青年聲音與公共治理,促成政策共構。
計畫另有多組團隊將行動:孔乙己哇與沒有麗莎團隊 9 月 13 日在成大未來館辦「綠色運具與交通科技工作坊」;鄉間果子團隊 9 月 14 日在北區北華里活動中心辦「老城新生共住提案工作坊」。詳情可查「南 Young 青年聯盟」Facebook 粉絲專頁。
臺南青年審議民主行動,讓青年主導訂定部落文化圖紋使用原則,既回應西拉雅文化使用困境,又體現基層參與公共治理的價值。工作坊串連多方夥伴、培力青年,為文化治理注入新活力。此模式不僅補足制度真空,更為青年參與政策共構提供典範,若持續推廣,將助力文化保護與社會共融,推動治理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