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臺南市政府「114 年臺南青年審議民主行動計畫」青年執行團隊「孔乙己哇與沒有麗莎」,13日於國立成功大學未來館辦理審議工作坊,聚焦南鐵地下化後的城市發展契機,從綠色運具科技角度,探索臺南交通與城市縫合的多元可能。
工作坊以「綠色運輸科技,看見未來新可能」為標語,採「世界咖啡館」模式,邀集青年、居民與專家深度交流,議題涵蓋鐵路地下化空間再造、未來交通工具選擇及「最後一哩路」接駁解方。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李子璋副教授分享鐵路地下化對車站周邊交通的影響,交通管理科學系鄭永祥教授介紹電動滑板車等新型綠色運具趨勢,雙方結合國際案例與臺南現況提出具體建言。
參與者一致認為,道路與運輸系統需兼顧多元使用者需求,建議公部門優先完善大眾運輸路網、設置行人優先區,透過都市計畫與跨局處協調檢視交通設施;並提出規劃綠蔭步道、優化停車轉乘空間、推動多元運具與轉乘優惠、示範新型態運具等措施,同時呼籲制定安全規範、兼顧青年與高齡族群需求,適度提高運具持有成本、調整公車路線,提升交通環境品質。
市長黃偉哲強調,青年是城市創新動能,能以敏銳視角結合科技與治理,期待透過跨世代對話,讓南鐵地下化成為臺南邁向綠色、永續智慧城市的契機。研考會主委王效文指出,計畫五組團隊分別針對休閒農業、老街美食等議題展開審議,本計畫預計 10 月 21 日於成功大學辦理「南青創聲論壇」,發表審議成果並邀專家與談,更多資訊可關注「南 Young 青年聯盟」Facebook 粉絲專頁。
臺南透過青年審議民主行動計畫,讓青年深度參與南鐵地下化這類公共議題,既發揮青年創意與科技視角,也為城市規劃注入新思維。此類跨族群、跨領域的審議模式,不僅能匯集多元意見,更能推動公共參與常態化,讓政策更貼近民眾需求,為臺南綠色交通與智慧城市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值得持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