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張市長針對簡報提供建議。( 圖/新聞處提供)
【大成報記者袁慧心/桃園報導】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7)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環保局「桃園市火安韌性升級 空污AI預警更迅速」專題報告後表示,近日高雄興達電廠火警凸顯重大供電設施事故恐影響全國供電,桃園作為工業重鎮,強化境內重要設施風險管理工作更是刻不容緩。桃園市火災案件數自111年起已明顯下降,顯見市府推動防災措施成效顯著,但隨著防災工作推進,改善難度也相應提升,市府將持續強化防災作為,提升防災韌性,確保市民安全。
王副市長指出,近年無論是大型賣場或電池工廠等新興產業,都曾發生重大火警事故,火警樣態隨產業型態轉變也有所不同,市府將持續強化高風險場域安全管理,透過列管與輔導機制,要求業者自主通報與落實防災措施,共同提升災害預防能力。
蘇副市長表示,市府於治安會報中已針對新型態災害建立跨局處聯防機制,並分析其風險樣態。以電池產業為例,從製造、分裝、儲存到回收再利用,每一環節都存在不同風險,經盤點,桃園在電池回收產業致災風險較高,因此市府已將廢電池回收產業列入稽查重點,並透過消防局、勞動局、經發局、都發局與環保局跨局處合作,針對工廠及倉儲進行系統性的減災防護措施。
蘇副市長補充,天下雜誌《2025永續幸福城市調查》,其中一項指標為每百萬人火災死亡率,桃園為六都第二低,工廠與倉儲火災件數亦逐年降低。然而,相較於工廠可透過制度化管理來快速改善,家戶火災預防更顯複雜,未來市府將持續加強家戶火災防範,提升市民居家安全。
圖說:市府推動高風險場所E化納管 。( 圖/新聞處提供)
消防局長龔永信表示,桃園市火災案件能有效降低,除了法令修訂與跨部門合作外,更關鍵的是業者本身的重視程度。自前(112)年起,消防局積極推動「企業防災方案」,強化業者初期搶救及防災工作,未來也將持續協助業者建立完善防災機制。市府持續依《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加強管理高風險場所,並將於火災預防推動小組中檢視相關新興產業,逐步納入高風險場所範疇,確保防火措施更加周延。
圖說: 消防局長龔永信說明防災政策内容。( 圖/新聞處提供)
環保局長顏己喨指出,在《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規範下,市府針對高風險管制對象,除了既有列管措施,也進一步要求業者加強防火設備與安全規範,包含堆高、體積等設置限制,並要求增設防火措施與防火區劃,以進一步降低致災風險。
環保局表示,為加強源頭管控,市府自去(113)年10月修正《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率全國之先首創「高風險場所納管」制度,將工廠危險品、公共危險品、爆裂物先驅化學物質及低溫冷凍倉儲優先納管,並串聯消防局119行動派遣APP,要求業者登記申報。此外,市府預計今(114)年底前完成公告第二批高風險管制對象,強化場所消防設施及防災改善方案。
環保局指出,過去火災空污模擬平均需30分鐘以上,今年市府完成「空污事件監控系統2.0」升級,透過即時介接消防局報案系統,火災通報後可在10分鐘內完成空污模擬並自動推播至跨局處LINE群組,精準掌握火災對空氣品質的影響,並減少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