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北門(蘆竹溝)漁港為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所轄管之第二類漁港,係提供在地漁民每日作業船筏之停泊場域,漁港位置位於臺南市北門區三光里,自民國59年開始闢建,在早期南側青山之西南航道尚未開通前,此地為北門、馬沙溝及青山漁港之出口航道,後因西南航道重新開口及將軍漁港完工啟用,使有關船筏移泊至鄰近青山及將軍漁港,不再利用該共同航道出口,故北門漁港現主要停泊為牡蠣養殖作業之較小型舢筏,目前計有111艘設籍漁船筏。
當地北門蘆竹溝地區為全臺南境內第二大牡蠣養殖產區,每年產量可達約10萬蔞,因外海側天然沙洲屏障,其獨特地形條件成就了有別於嘉義布袋、臺南安平等不同的平掛式養蚵方式,並且因為出產之牡蠣肉質肥美、鮮甜,成為了老饕的最愛。
農業局局長李芳林指出為完善漁港作業環境,考量北門漁港興建久遠,因原南側及西側堤面高度不足,使周邊常受暴潮潮位高漲致溢淹倒灌,且既有漁港設施老舊或不足,使當地漁民停泊作業不便,因此為改善漁港作業環境及提升港區整體禦潮能力,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漁港及近海管理所於去(113)年成功向農業部漁業署爭取補助經費進行改善,於維持原有堤面條件下,採版樁外推加高方式,成功克服作業空間不足及完成堤面加高約85公分,並於西側及南側碼頭增設繫船柱、防舷材與上下階梯等,供當地漁民停泊及作業使用,其設計與施工品質亦獲臺南市政府第7屆公共工程優質獎佳座殊榮,整體工程完工後除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與健全漁港作業環境外,亦兼具打造養殖產業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