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台灣首座中央與地方合作的「岸內影視基地」(鹽水區),舉辦「2025 岸內影視基地參訪暨座談會」,邀立委、議員、區公所、學校、台糖及市府單位與會。文化局簡報建設成果,與會者實勘時代場景及後場空間,強化三方政策溝通,展現基地推動影視升級與在地發展的成效。
基地自 107 年獲文化部前瞻計畫支持,中央地方投入 6.1 億活化岸內糖廠,114-117 年第二階段計畫再獲 16 億 800 萬經費。累計協拍 34 部作品,包括《斯卡羅》《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今年金鐘 16 項入圍),電影《大濛》(11/27 上映)更奪本屆金馬 5 獎,其拍攝獲市府補助,上映期間將包場邀市民觀賞。
營運至今,基地服務劇組逾 5 萬人次,帶動搭景採購、專業人力需求,首辦環境演員培訓,創在地就業;觀光參訪近 3.9 萬人次,保守估計帶動超 2.1 億經濟效益。雖今年 7 月颱風損毀部分景片,但鋼構完好,現有韓戰戰俘營等新場景,已有劇組排隊申用。文化局表示,將持續優化服務,打造共榮典範。
岸內影視基地以「中央地方協作」模式,從閒置糖廠蛻變為金鐘金馬搖籃,不僅產出高質量影視作品,更創造龐大經濟與就業效益。其「製片為主、體驗為輔」定位清晰,補助機制與後勤支援吸引劇組,颱風後快速復原展現韌性。這種「產業升級 + 在地活化」雙軌模式,既賦能台灣影視產業,又帶動地方發展,為公共資產活化與文化產業培育提供了可借鑑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