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臺灣史料集成》堪稱一部從大航海時代一路望向近代臺灣的重要典籍。此書於 1930 年由「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編製,是最早系統整理臺灣自荷蘭、明鄭、清治至日治時期史料的圖錄。如今,臺南市立博物館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攜手推出《物見臺灣:再版臺灣史料集成》,將於 11 月 24 日正式亮相。本次再版忠實保留原貌,並以更清晰的排版與補註提升可讀性,讓這部珍貴史料再度回到讀者眼前,邀請民眾重新翻閱臺灣文化史的重要記憶。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透過這本書向外望,能看見臺南在臺灣歷史上作為「世界入口」的關鍵角色。十七世紀的安平是東亞與歐洲航路的交會點,商船、傳教士、移民與知識都曾在此停泊。他說:「這不只是一部史料,更像是一把鑰匙,讓我們重新理解臺南為何成為臺灣歷史的起點之一。」
臺南市文化局局長黃雅玲指出,《臺灣史料集成》的價值在於它將臺南的故事清晰呈現,每個時代的歷史皆以文獻形式留下脈絡與痕跡。她也分享到,這本書讓人聯想到1935年Cassandre所設計的《Normandie》海報,以俐落線條象徵西方世界邁向現代化的郵輪,是極具代表性的時代意象。她說,《臺灣史料集成》記錄著臺灣走向近代的軌跡,本次再版透過更清晰的排版與補註方式呈現,讓讀者能更輕鬆地接近那段遙遠而豐富的歷史。
臺南市立博物館館長何秋蓮補充,博物館的使命不僅在於展示歷史,更在於讓歷史能被重新閱讀。本次再版不只是文化保存的延續,也象徵著將重要知識重新交還大眾。她說:「以1930年的視角重讀此書,我們得以看見當時的人如何理解這片土地,也能重新思考當下的位置。」《物見臺灣:再版臺灣史料集成》是一趟跨越百年的閱讀旅程,也是與前人對話的機會,誠摯邀請讀者共同翻閱。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南博ONE—臺南市立博物館」Facebook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