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中興大學
新北市社會
國美館
台中市交通局
台中市交通局
台中市經發局
農業易遊網
花博
建國花市
希望廣場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麻辣開講
白冰冰與范冰冰(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2019-01-11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高雄市長韓國瑜一上任就馬不停蹄的拚觀光(其實他尚未接過印信就與老婆及跟班隨員遊愛河也算是拚觀光之一環),還推出「一個月一個名人」的活動來吸引觀光客;韓國瑜一上任就敢把國內外觀光客帶來遊愛河遊高雄,顯現韓國瑜對民進黨謝長廷和陳菊兩位市長及葉菊蘭陳其邁兩位代理市長對高雄市治理二十年的建設與美化有相當的肯定,因而才敢如此大張旗鼓大搖大擺大手筆地招聘各界名花名草來高雄助陣為蒞高觀光的遊客助興;所以走馬上任至今半個多月,韓國瑜應該已知道他自己選前很多話都是胡說八道胡言亂語的信口開河無稽之談吧!否則就是故意混淆視聽玩弄高雄市民了。 韓國瑜的「一個月一個名人」觀光活動開春第一炮第一位名人是白冰冰,白冰冰出生於台灣第二大港口基隆市、現在是歌壇名人也是馬朝權貴,曾在馬英九總統府擔任國策顧問,他年輕時曾遠嫁日本而生下白曉燕,離婚後帶著白曉燕回到台灣重返台灣歌壇打拼奮發圖強有成,當時她發跡的地點就是台灣第一大港口高雄市,所以白冰冰與港口有不解之緣,如今年近老邁又回高雄市擔任首位觀光大使也算對一生榮華富貴之發祥地的回饋,對高雄市這個「起家厝」的回報,也算是「飲水思源」「吃菓子拜樹頭」了。 以上是我的解讀,但約聘她的東家韓國瑜市長可不是如此說的,韓國瑜說「中國有個范冰冰、台灣也有個白冰冰」,原來韓國瑜是心想事不成-他原來想的「後宮佳麗」范冰冰,但不知是聯絡不上還是女人家不方便,總之范冰冰「暫時」是在高雄市韓國瑜的觀光大戲中缺席了,「沒魚蝦也好」何況還是不必付費的、所以就如此這般的請白冰冰來李代桃僵;其實白冰冰除了比范冰冰老二十多歲外,其他相似處還瞞多的,譬如兩人感情生活都很豐富精彩,男女關係也同樣多采多姿,都很會賺錢在演藝圈內都很有名氣、在各自國內之黨政商關係都好得不得了;筆者曾擔任全國營造公會特優總幹事八年對台灣這些黨政商關係較特殊的演藝人員都略有所聞,白冰冰在這方面之表現當然亦略有所知,不過打開網路新聞更是鋪天蓋地的精采絕倫;韓國瑜邀請白冰冰擔任開春「第一砲」觀光大使,高雄市前新聞處長現任行政院副發言人丁允恭說「會摧毀城市的質感」,白冰冰馬上回應「賤人、閉嘴!」從白冰冰的回應就可證明「質感之好壞、有沒有質感?」不過丁允恭也太多嘴了,蓋韓國瑜要的不是質感嘛!韓市長只要有人來湊熱鬧、只要有人天天炒新聞,讓人潮滾滾再帶來錢潮滾滾就OK了,管她啥質感,那不是韓國瑜想要的,所以誰比范冰冰話題多、新聞熱、又管她啥煙花女子酒國名花又何妨呢? 看看中國的范冰冰吧!比白冰冰女兒白曉燕還小一歲的范冰冰是中國非常有名有演藝成就的巨星,她出生演藝世家,父親和弟弟都是知名歌星,母親則是舞蹈演員;她在十七歲時(白曉燕也是在十七歲遇害)就參加瓊瑤小說「還珠格格」將紫薇格格的侍女金鎖演成大角色,與兩位真假格格戲份等量齊觀,從此平步青雲飛上枝頭當鳳凰,她先後得過中國大陸2003年百花獎影后、亞洲影展影后、第31屆金雞獎影后,2016年榮獲聖賽巴斯蒂安國際影展最佳女演員(影后),所以也算是最近崛起的中國重量級影后巨星;尤其在演出「還珠格格」之後在華人世界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特別是最近幾年亦傳出她亦是中南海「後宮佳麗」之一,其黨政軍商之關係更令人為之側目另眼相看,也難怪韓國瑜市長會想到她再聯想到台灣的白冰冰,其實范冰冰除了演藝成就非凡非白冰冰所能望其項背外,在年齡上只能算是白冰冰晚輩,白冰冰女兒白曉燕都比范冰冰大一歲哦,除此之外、兩人的感情生活兩性關係都是非常精彩絕倫「出色」,當然范冰冰的行情是比白冰冰高出太多了;范冰冰是山東青島人,青島出美女美到令人「傾倒」,加上山東人個子高挑和白冰冰的「矮冬瓜」形成強烈對比,真是燕環肥瘦各有特色,韓國瑜找白冰冰來對比范冰冰可能就是這個意思,是故,找不到范冰冰而找來白冰冰亦不致差到太多嘛!何況聽說還是免費的咧。 當然,韓國瑜找白冰冰來高雄擔任「首席」觀光大使還有飲水思源的意思,回想二十多年前高雄市長選舉,仰攻市長寶座的謝長廷面對競選連任的吳敦義、局勢一直甚為艱困,還好白冰冰助選時說出那句讓很多高雄市民血脈噴張的話「他(指謝長廷)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他根本不是人」,這句公然侮辱人的鬼話(不是人的話)讓很多中間選民紛紛轉投謝長廷,害謝長廷以四千多票險勝吳敦義,高雄才有機會讓謝長廷大翻轉大建設,接著又有陳菊的大開發大美化,高雄市才有機會美成今日國際大都會之市容景觀、才有最先進現代化之城市基礎設施;韓國瑜才能一上任連局處首長都未齊滿就能開始搞觀光活動,這都是白冰冰當年一句「鬼話」之功勞;所以韓國瑜找白冰冰當「首席」觀光大使真是實至名歸的。(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高鐵1
台鐵